回转支承规格详细介绍
一、回转支承选型如何合理选型
回转支承的计算选型是根据配套主机的转矩、转速、轴向载荷和配套主机的通孔直径。各生产厂商除提供回转支承规格和参数外,同时针对不同型号还提供
各自静态承载能力曲线。回转支承的选型一般按如下流程进行:
①确定回转支承所承受的最大静态载荷( 轴向力、径向力及转矩) ,并将此载荷作为静态额定载荷;
②确定静态安全系数,对于配套主机可取安全系数为 1.45;
③根据生产厂家给出的计算式算出静态载荷轴向力和转矩来选择回转支承型号;
④验算螺栓承载力。
二、回转支承结构
回转支承主要由滚动体、内圈及外齿圈等组成,内圈和外齿圈由高强度螺栓分别同回转套和壳体固定。安装螺栓要符合 GB 3098.1和 GB 5782 的标准,不得低于 8.8 级的高强度螺栓,采用具有双面防松螺纹并经淬硬的平垫圈或螺母防松。安装螺栓需保证一定的预紧力,应为螺栓屈服极限的 0.65 ~ 0.7 倍。在设备运转 100 h 时后检查一次螺栓预紧力,以后每运转 400 h 时检查一次。每工作 100 h 时加注1次二号极压锂基脂。
回转支承是一种滚珠或滚柱式支承回转装置,它是在普通滚动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上相当于放大了的滚动轴承。因而又称为大型( 或特大型) 滚动轴承,由于回转支承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挖掘机、起重机及其他工程机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般滚动轴承内外圈刚度靠轴与轴承座装配来保证,而回转支承刚度则靠支撑它的底盘结构来保证。
回转支承转速低,通常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及倾覆力矩。因此回转支承的滚道上接触点载荷循环次数较少。在设计计算时主要进行承载能力计算,确定滚动体与滚道在接触处的最大接触应力。
常用的回转支承装置,按滚动体形状和排列方式可分为下面 4 种结构:
1、单排 4 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它由 2 个座圈组成,其滚动体为圆球形,每个滚动体与滚道间呈 4点接触,能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转矩。回转座圈又是齿圈,适用于中小型配套主机
2、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它由 2 个座圈组成,其滚动体为圆柱形,相邻滚动体的轴线呈交叉排列,接触压力角为 45°。由于滚动体与滚道间是线接触,故承载能力高于单排钢球式。这种回转支承装置制造精度高,装配间隙小,安装精度要求较高,适用于中小型配套主机
3、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它有 3 个座圈,采用开式装配,上下两排钢球采用不同直径以适应应力状态的差异。由于滚道接触压力角较大( 60° ~90°) ,因此能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和转矩,适用于中型配套主机。
4、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它有 3 个座圈组成上下及径向滚道各自分开,上下两排滚柱水平平行排列,承受轴向载荷和转矩。径向滚道垂直排列的滚柱承受径向载荷,是常用四种形状式回转支承中承载能力最大的一种,适用于通孔直径较大的大转矩配套主机。